绪论

作者:路国林上一篇下一篇

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,民国时期只有短暂的38年。在此期间,虽然社会政治局势动荡不已,经济脆弱不堪,但思想文化却大放异彩。是一个古今中外交汇、百家争鸣、新旧思想碰撞的时期。随着出版业和新闻业的飞速发展,使得民国报刊的出版发行达到了空前的规模。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珍贵的文献资料,连环画也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民国时期作为中国传统连环画向现代连环画嬗变的重要时期,开创并首次使用了连环图画”的名称及其样式。出版印制了大量的题材广泛、内容丰富、脍炙人口,深受当时民众喜闻乐见的作品,为我国连环画事业的发展,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,成为我国连环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阶段。为便于广大读者和爱好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这一时期出版的连环画,这里拟从不同方面,对民国连环画做简要的阐述。

一、民国连环画概述

民国时期,随着出版事业日趋发达,连环图画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。民国九年(1920),刘伯良把章回小说《薛仁贵征东》改绘成《跨海征东》连环画。民国十四年(1925),上海世界书局出版的五部图画书(《三国志》《水浒》《西游记》《岳传》《封神榜》),正式定名为“连环图画”。自此之后,这一名称得以确立并开始使用起来。

民国二十一年(1932)至民国三十八年(1949),是民国时期连环图画发展的重要阶段。这一时期的连环画,在绘画艺术上渐渐提高,日趋成熟。故事性、连续性以及绘画的丰富变化都加强了,形成特有的样式。以通俗易懂的方式,运用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,将所述故事情节,展示在读者的面前。成为当时广大民众喜爱的、脍炙人口的读物。

这些连环画展现了传统文化艺术的繁荣发展,在连环画出版史上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,其创作的数量、质量,是以往任何时期的美术不能相比的。已成为这一时期人民大众精神文化、娱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其出版和发行,标志着我国连环画的发展已进人成熟阶段。概括起来,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:

(1)首次采用了特定名称——“连环图画”;

(2)单独成册,以图为主,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出版发行,具有连续性和叙事性;

(3)有专门从事绘画的人才或画室(如:曼云画室等)及印刷设备等物质基础;

(4)出版数量形成规模,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,拥有众多的读者。

二、民国连环画的形式与特点

民国连环画作为现代连环画的起点,开创了使用“连环图画”的先例,确定了独立的出版形式。使其成为当时民众喜爱乐见,名副其实的独立于其他艺术的作品。这一时期连环画的出版形式和特点如下:

1.连环画的形式

民国时期出版的连环画,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,不再依附于戏曲、小说中,作陪衬的角色。虽然这一时期的连环画,采用的还是最为常见的、最为传统的线描画。但已不局限和满足于此了。从早期的毛笔白描,发展到后来的“素描、水墨、木刻、年画、彩色、电影、漫画”等形式,既反映了当时社会民众的需求,也显示出当时的绘画创作者勇于进取的创新开拓精神。为新中国时期连环画的辉煌奠定了良好基础。

2.连环画的特点

(1)题材广泛,内容丰富

这一时期的连环画,取材除了话本、小说及舞台上的戏文外,还包括许多脍炙人口的民间传说、历史故事、典故、成语和耳熟能详的古典名著等等。主要以画武打、传统小说和其他传统题材为主,其画面趋于真实描绘,图文并茂。包括反映当时政治、社会状况、上海大都市现实生活等内容,如“王先生”系列连环图、“三毛流浪记”等。

在进步的革命文化力量影响下,连环图画也开始表现了反帝、反封建、反官僚方面的主题,如何庙云编绘的《百劫英雄》等。还有把某些现实生活现象改编为古装故事,以讽喻现实的连环画,如抗战胜利后,赵宏本编绘的反对地主迫害农民的《文武财神》《忍无可忍》等等。

还有抗战题材的。如:《抗战的孩子》《血战大上海》等。除此之外,还有国外题材,如《米老鼠捉强盗》和《唐老鸭探宝记》等卡通连环画。它们别开生面,今天看来仍不失为滑稽、开心、充满了童真乐趣,是有教育意义的普及读物。

(2)名家荟萃,作品众多

伴随着连环图画大量作品的问世,也涌现出一大批连环画家。其中民国时期早期的著名连环画家有李澍丞、刘伯良、朱润斋、周云舫等;被连环画界称之为“四大名旦”的是赵宏本、沈曼云、钱笑呆、陈光镒,“四小名旦”是赵三岛、笔如花、徐宏达、颜梅华。此外,严绍唐、徐正平、蒋萍等名家,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。他们以其优秀的作品,赢得了大众的喜爱,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连环画名家,其特有的风格与艺术特色,为后人推崇备至。

这些名家作品,有的主要以编绘侠义类连环画吸引读者;有的以武侠带滑稽为题材的连环画争取读者;有的以描绘古装仕女题材见长,无论是小家碧玉,还是大家闺秀、巾帼英雄’有娇羞、有含情、有天真、有英姿,在画面中始终给人以美的感受;要么以引人发噱的滑稽题材取胜,最能吸引儿童读者。绘画风格多样浪漫,或变形夸张,或细腻精巧,这些闻名遐迩、别开生面的连环画作,如:《雷雨》《小梁山》《塞外忠魂》《洋囡囡》等,令读者爱不释手。

此外,还有著名连环画家李澍丞的《开天辟地》;朱润斋、周云舫、严绍唐的《打鼓骂曹》《三国志(过五关斩六将)》《英烈传》等许多关于历史故事的连环图画。因篇幅所限,其他名家的作品就不一一列举了。

(3)读者众多,盛况空前

正因为连环图画故事性强,又具有“浅显易懂”、“一目了然”的特点,所以,为广大民众所喜闻乐见,成为这一时期出版量很大的大众读物。也使得专营的书摊、书铺,几乎布满了当时上海的大街小巷,在一些城市中也很普遍,成为当时广大民众普遍欢迎和认可的文艺形式之一o

民国时期的上海,连环画盛行,茅盾先生在《连环图画小说》一文中这样写道上海的街头巷尾象步哨似的密布无数的小书摊”,“这些小书摊无形中就成为上海大众最欢迎的活动图书馆,并且也是最厉害最普遍的‘民众教育’的工具”。书摊的读者,“大部分是十岁左右的小学生,其中固然有小商人的子女,却也有体力劳动者的在学的儿子,也有家里自备汽车的资本家的儿女们”。可见当时书摊的生意是很兴隆的。除了书摊的景色,那些弄堂里的平民百姓在茶余饭后,手捧本小人书翻阅消遣,这实在是一种惬意的享受啊!此情此景,构成了旧上海的一道亮丽而别致的景色。可以想象,那时的连环画,得益于众多读者的需求,而民众在连环画中,又得到了阅读的乐趣和精神上的满足。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建和推动了连环画事业的兴旺与发展。

(4)出版兴旺,质量不一

民国时期的上海,既是远东最繁华的都市,也是中国经济文化的中心。作为新兴的都市,平民人数众多,他们迫切需要通俗文化;另一方面,绘画人才和印刷设备又为连环画的出版提供了物质基础。因此,民国时期连环图画的绘制、出版,也大多集中在上海。当时的出版机构多如牛毛,不下170多家。比较有名的如“上海联益社”、“广记书局”、“泰记书局”、“全球书局”、“东亚书局”、“亚光书局”、“文德书局”、“久义书局”、“志成书局”、“协成书局”、“宏泰书局”、“美华书局”、“惜阴书局”、“泰兴书局”、“改进书局”等三四十家。它们在连环图画的传播与推广、连环图画事业的兴旺与发展、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等方面功不可没。但由于当时从事连环画出版的机构生产规模大小、设备质量不同,有许多还是弄堂里的小业主。因此,它们出版的连环画质量不一,绘制水平高低不同,这是客观存在的,不难理解。

(5)连环画保存现状

民国时期出版的连环画,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目前留存于世的已不是很多。即便是国家图书馆这样首屈一指的大馆,据不完全统计,民国时期的连环画作品,数量不过28000余册,近8000种。

这些连环画纸张质地普遍较差。时间的流逝,使得这些连环画老化现象日趋严重。现存的连环画中,已有相当数量的作品损坏十分严重,甚至到了一触即碎的地步。有的缺少封面或封底,有的已被虫蛀,有的根本无法辨认书名,有的则书页之间粘连在一起,无法打开,等等。

上述民国连环画的状况令人堪忧。如果任其发展和延续下去,也许过不了多久,现存的这些连环画就会远离人们的视野而消失殆尽,到那时,后果不堪设想。因此,这些连环画的稀缺性和珍贵性,彰显出其收藏价值及保存利用的必要。如何能够使民国时期的连环画得以长期保存和传承下去,是亟须解决的重要课题。

三、民国连环画的价值与研究

民国时期的连环图画,作为当时出版量很大的一类文献,之所以深受民众的喜爱,成为当时非常流行和热门的读物,这里不妨做一简要剖析。

1.连环画价值

2.

民国时期连环画以其通俗化、大众化、绘画与文字合二为一的形式,赢得了无论是下层的普通民众,还是达官贵人的少爷、小姐的喜爱。连环画艺术特色是依靠连续的画面,一环扣一环地展现故事情节,表达主题思想的。它极大地丰富了文字描写所不能表现的方面,使整个故事前后贯穿,人、情、景成为有机的组合,达到情节的演变和发展的统一,使之成为“无声戏”。从而使人们能够在闲暇之余,通过连环画来认识和了解历史,通过图像和文字相结合所描述的丰富多彩、有血有肉、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,领略和感受中国传统艺术。同时,在人们的翻阅和观赏中,从广泛的题材和丰富的内容中,潜移默化地感受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。

另外,连环画在普及教育方面,也有其独特的优势。这种寓教于乐的普及读物,涵盖的范围较广,内容丰富,对于少年儿童在启蒙教育、培养良好的精神风貌、激发灵感和发挥想象力等方面,同样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,有很大的潜力和市场。比如民国连环画中,有许多侠义类题材的连环画。其内容宣传的多是具有侠肝义胆的侠客好汉,表现了中华民族嫉恶如仇的传统美德。这与现实的见义勇为、助人为乐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。这对于培养孩子们的正义感,净化社会上的不良风气,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,有着积极的正面作用和良好的示范效果。

对于连环画的价值和地位,我国近代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先生,在其杂文集《南腔北调集》中的《“连环图画”辩护》一文里,作了很好的说明,“证明了连环图画不但可以成为艺术,并且已经坐在[艺术之宫]的里面了。至于这也和其他的文艺一样,要有好的内容和技术,那是不消说得的”。所以,在中国艺术的宝库中,民国时期出版的连环画,是一朵璀璨的奇葩,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3.民国连环画研究

(1)对民国连环画的争论

作为通俗读物,连环画在民国时期虽然广泛流行,但由此引发的争议并未停歇,即使在进步的文艺界中,也有人把它看作低级、粗俗、落后的读物而不屑一顾。为此,在当时的文艺界曾经引发过争论。鲁迅先后写了数篇相关文章,排除异议,为连环画进行辩护。他引用中外古今的许多实例,对连环画予以充分地肯定,明确地赋予它可以成为“艺术”的崇高地位。他在《连环图画小说》中,从文学的角度出发,认为“这种形式如果很巧妙地应用起来,一定能够成为大众文艺最有力的作品……而且不妨说比之德国的连环版画还要好些”。在提倡连环画上,鲁迅指出“现在社会上流行的连环图画,即因为它有流行的可能,且有流行的必要”(《论旧形式的采用》)。正是在争论中,使人们对连环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。从而促进了民国连环画的发展。

(2)对民国连环画的重新认识

新中国成立后,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,民国时期出版的连环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。长期以来被束之高阁,无人问津。许多人对其缺乏认识和了解,更不用说民国连环画的研究了。

从现存的民国连环画来看,其中有些作品的确存在着内容庸俗,在形式上,多以舞台、电影画面为蓝本,粗制滥造、缺乏艺术感染力等情况。但作为通俗读物,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,是很正常的,更何况是在民国时期--一个特殊环境下的产物。求全责备的结果,很可能把人们对民国连环画的认识引人一个误区或盲区。

民国连环画作为大众所喜爱、欣赏的艺术,虽然出身卑微——很多诞生在上海弄堂的作坊里,但它所包含的价值,无论承认与否,都是客观存在的,如果不认知其价值与存在,那么,也就无法解释和说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,连环画曾经有过的黄金时期。

对于民国连环画的认识,只有从历史的、客观的角度,才能识其真“面目”,给予其公正的评价和定位。在民国时期的连环画中,确实有不少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,而至今不失其艺术特色。作为历史的文化财富,通过发掘整理,研究介绍,可以为连环画工作者提供借鉴和参考。

(3)民国连环画存在的问题

第一,有关民国连环画的研究文献,目前能查到的数量不是很多。如阿英的《中国连环画史话》、荣正昌的《连环图画四十年——1908至1949》等,但覆盖范围和涉及内容有限。民国时期出版的连环画,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,需要我们探索和研究的地方很多,专题性的研究几乎是空白。例如,民国连环画从画面来看,由于受小说和戏曲演出的影响,大多是照流行小说和舞台上的戏文编绘而成。这一时期出版的许多连环画中,无论是戏曲题材的连环画,如《法门寺》等,还是非戏曲连环画,从中都能看到戏曲的影子。比如戏曲中人物的脸谱、造型、服饰、扮相等等。在这些作品中,戏曲的风格明净强烈,朴素中带雅致,简练而有很强的表现力。这类连环画的出现,既满足了普通民众对戏曲艺术的渴望和需求,也宣传和扩大了戏曲这一传统艺术在民众中的传播和影响。因此,对于民国时期戏曲题材类的连环画,无论从中国戏曲的历史发展的角度,还是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,以及从这类连环画在当时社会的影响角度来看,都很有研究价值。但这方面,我们却査不到相关的资料。

第二,民国时期特殊题材的连环画。民国时期的连环画中,在许多古典文学作品或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等题材的连环画之后,又陆续出版了许多这些题材的后续作品,并在其作品名称前冠以“小”或“小小”的字样,如“小水浒”、“小土行孙”、“小小猪八戒”等。这是民国连环画中特有的一类作品,这些与众不同、空前绝后的作品,曾被斥为“胡编乱作”。时过境迁,如何客观地评价它们?连环画作为直观艺术与想象艺术相结合的艺术,人们在欣赏时,很难达到统一的认识。对于同一作品,往往也是褒贬不一,见仁见智,更何况是连环画这样的“异类”呢?因此,对这类作品当时为什么会流行,产生的社会背景如何,时至今日,从中又会解读出何种信息,都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课题。

第三,其他问题。当我们阅读民国连环画作品时,可能会发现令人费解的现象。比如:有许多同书名的作品,这本不奇怪,但令人诧异的是,有些同名的连环画,出版书局相同,但内容和尺寸大小均不相同。比如几种《天翻地覆》,均由东亚书局出版。还有不同书名的连环画,如《黑店》与《神龙变化》,都是钱笑呆编绘,内容、尺寸大小、页数完全相同。还有在同一本书上,如《花落谁家》,封面和封底上显示为惜阴书局出版,但在书名页上,显示的却是美华书局出版,这又是为何?诸如此类,令人困惑不解。

总之,民国连环画所包含的信息很多,需要我们不断地认识和了解。其中所包含的诸多信息及其背后隐藏的故事,在现实中还需要花大气力,脚踏实地认真解读和研究探寻。

四、民国连环画的开发与利用

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环境的变化,曾经被人们忽视,被称之为“下等事物”的民国连环画,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。它不仅具备收藏价值,更具备开发利用的价值。为了使之得以长期保存和利用,及时抢救和保护这些日渐稀缺的连环画,避免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出现空白和断层,切实保障这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得以延续与发展,进而为开展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,民国连环画的开发与利用工作十分必要。

不可否认,民国连环画作品并不都是优秀的,品相也不是完好无损。因此,在这些良莠不齐的作品中进行甄别,去粗取精,将其中的优秀作品分门别类整理好是首要工作。其次,加强民国时期连环画文献信息建设,向社会广泛征集资料,采用多种合作方式,加强开展这一时期连环画的收集工作。努力完成抢救、保护这一文化遗产的历史使命。第三,设立民国连环画研究室,积极开展民国连环画的研究。定期或不定期举办连环画展览,进行广泛地宣传和普及传统教育。第四,开展相关专题的研讨和座谈会,探讨和研究连环画的保存和利用的心得体会,及时交流研究成果,并对其有步骤、有针对性地进行揭示和开发。开发的方式有:出版连环画书影、对精选的优秀作品进行重印、通过新闻媒体或刊物进行宣传等;还可以运用现代的科技手段,使静态的画面变为动态,通过电视或网络进行传播等。使人们从不同的方式和途径,认识和了解连环画,在不断地提高读者对连环画的艺术鉴赏能力时,获取大量的知识,使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的弘扬和传承工作,落实到实处。

路国林 2012年10月

上一篇下一篇
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京网文[2013]0513-D40号

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零第海110202号

版权声明 版权所有 神州共享 京ICP备09053905号